新華社深圳5月16日電 題:科技讓文明“信手拈來”——從文博會看大眾文明生活之變
新華社記者 周科、王曉丹、吳燕婷
從讀書到“聽”書,從支起幕布觀影到“移動電影院”……第十四屆文博會日前在深圳落下帷幕。記者在為期5天的文博會上深入感受到大眾文明生活發作的劇變。
能“聽”的圖書
戴上耳機,就能夠在愉悅的輕音樂中聽書的內容。這讓來自遼寧鞍山的89歲的劉家澤白叟感慨萬分:原來書還能夠這樣“讀”!
文博會4號館,在線音頻渠道喜馬拉雅FM在現場設置了10余個聽書體會臺供參觀者體會,耳機里不間斷地播放著不同的有聲書內容。
喜馬拉雅FM作業人員介紹,現在越來越多的人經過聽書牛肉怎么做好吃-科技讓文明“信手拈來”——從文博會看大眾文明生活之變來增加常識。音頻具有隨同性,有溫度、有情感的朗誦讓文字更賦有生命力。
聽書已經成為越來越多讀者的挑選。統計數據顯現,到本年5月初,喜馬拉雅FM渠道已有4.7億激活用戶,用戶日均運用時長128分鐘,音頻牛肉怎么做好吃-科技讓文明“信手拈來”——從文博會看大眾文明生活之變內容超越1億條。
文博會的閱覽區里,從紙質書到電子書,從看書到聽書,從有人書店到24小時無人書店……文明搭乘科技的“快車”,正不斷豐富人們的閱覽體會。
記者在文博會牛肉怎么做好吃-科技讓文明“信手拈來”——從文博會看大眾文明生活之變1號館看到,一間不到10平方米的24小時無人值守書店,吸引著不少參觀者一探終究。體會者需掃描二維碼綁定身份、刷臉進門,選定圖書后在收銀臺辨認書本信息,再經過刷臉或掃碼完結自助付款。
可“動”的影院
假如沒有時刻去影院觀看公映的大片,怎么辦?
記者在本屆文博會上找到了牛肉怎么做好吃-科技讓文明“信手拈來”——從文博會看大眾文明生活之變答案,一種全新的觀影形式--“移動電影院”在文博會期間發布。只需經過手機或平板電腦等移動終端下載APP,就能夠同步觀看正在院線公映的大片。
來自河北的安曉曦下載了這款APP。“作業忙,我常常沒有時刻去影院,今后我能夠在上下班路上看電影了。”她開心腸說。
據了解,我國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電影商場之一,但許多當地仍然短少電影院。現在,經過牛肉怎么做好吃-科技讓文明“信手拈來”——從文博會看大眾文明生活之變“移動電影院”等移動終端的開發,短少實體電影院的邊遠地區也能賞識最新大片。
“活”起來的文物
本屆文博會雅昌藝術中心分會場,故宮博物院的“發現養心殿”主題數字體會展讓參觀者似乎穿越到了古代。
接觸屏幕360度閱讀“數字多寶閣”、體會制造櫻桃燒肉等菜during肴的“親制御膳”、經過體感設備試穿清宮服飾、戴上VR頭盔體會批奏折……
參觀者李君說:“整個展覽打破傳統形式,讓我似乎走進了實在的養心殿。”
故宮博物院副院長馮乃恩介紹,本次展覽運用AI、VR、語音圖像辨認等多種先進技術,觀眾能夠與“朝中重臣”自在對話,能夠鑒賞牛肉怎么做好吃-科技讓文明“信手拈來”——從文博會看大眾文明生活之變珍貴文物,還能去皇帝的后寢殿里“散步”一圈。
除此之外,觀眾還能夠經過藝術看展APP,賞識到360度全景式的“千里江山圖特展”和依托高仿真技術仿制的王羲之的行書、仇英的工筆畫等藝術珍品。